发布时间:2019-11-13 09:19 来源:珠江时报
■老人在长者饭堂愉快地用餐。(资料图片)珠江时报记者/戚伟雄摄
海马新闻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黄群飞 通讯员禅宣报道:昨日,禅城区主题教育办组织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新的社会阶层代表等走访民生项目,重点关注养老服务、养老保险等事业。到2022年,禅城将建成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“禅颐居”居家养老服务体系。
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
截至2018年底,禅城区户籍人口68.23万人,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13.7万人,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%,其中80岁以上2.07万人,占老年人总数的15%,禅城已进入较高程度的老龄化社会,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。
“平均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名老年人。”禅城区民政局局长贝为杭介绍,禅城的养老服务形式有机构养老、社区养老、居家养老,其中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极大。
实际上,早在2003年,禅城就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,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包括在全省率先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平安钟呼援服务,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为“4类14种”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,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医疗护理、紧急援助等服务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,禅城共为6000多名老年人免费安装平安钟,累计超2.5万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。
今年禅城把居家养老补贴最低标准提升至350元,并将长者饭堂新增为补贴对象。“长者饭堂是老人需求最大的服务内容。”贝为杭介绍,祖庙街道从2011年起积极推动长者饭堂项目建设,如今形成“中央厨房(3个)+社区服务站(8个)+送餐上门入户”的特色长者饭堂运营模式,现已开设11个长者饭堂服务店,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半径,1个站点覆盖周边7至8个社区,有现场就餐和送餐上门服务两种形式,年服务近50万人次。
石湾镇街道长者日间照料中心(禅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)今年年初运营,南庄镇吉利村老年人日托中心内设的长者饭堂,平均每天就餐人数达400多人。按照规划,南庄镇、张槎街道的长者饭堂将在2020年底前实现“零突破”,届时至少各建成一间长者饭堂。
禅城将通过调政策、扩载体、优服务、强监督等措施,到2022年,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“禅颐居”居家养老服务体系。其中在扩载体方面,将在2021年实现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,到2022年全面建设或改造提升150个村(社区)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全区建立区、镇街、村(社区)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,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“1+4+150”的全覆盖。
区人大代表王勋华为禅城的养老服务点赞,他建议政府在服务老人的同时,也应该善用老人。“老人家年纪大了,但是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丢,建议搭建一些平台,让老人发挥余热,服务社区和社会。”
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明年升至300元
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是各界代表关注的重点。禅城区社保局副局长刘庆佳表示,2010年禅城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之初,基础养老金标准为100元/月,从2012年起逐年提高,今年1月起调整为每人每月260元,惠及全区2.4万名城乡居民退休人员。
按照全市统筹,到明年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将提升至每人每月300元。
海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在今年提升,禅城区今年7月起,按照1060元/人·月的低保标准执行,并对2019年1月至6月未达标月份进行补发,共补发37万元。今年前十个月,全区共发放低保金约817万元。特困人员供养则按2445元/人·月的标准,从今年7月起执行,前十个月全区共发放特困救助金约362万元。
代表们还视察了禅城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。目前禅城已初步建成“一张蓝图”“一个平台”“一个窗口”“一张表单”“一套机制”审批管理体系。全区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17个部门、86个事项已全部进驻海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。
(责任编辑:黎方慧)